马边河畔,漫山遍野的茶山、良田、林竹、青梅,承载着人们丰收的期望。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良种良法良技,果蔬轮作、稻蔬轮作,赋予这片土地更高的价值。
从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到远销海内外市场,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纷纷入驻马边,“产品”变“商品”,农业产业链条更广更深。
桑葚采摘、浮生农场、雪口山漂流,农旅融合步伐加快,马边从偏居一隅的小城摇身一变,成为“近郊游”“乡村游”的热土。
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马边乘势而上,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这种变化,不仅仅有产业的变化,更有思想的转变,给广袤的农村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。

从马边荣丁镇出发前往凤凰村,沿途成片的油菜即将收割,成片的水田连绵起伏,凤凰梯田蔚为壮观。
凤凰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小地名叫“筲箕坡”,因其地形地貌颇似农村厨房用具“筲箕”而得名。凤凰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卢永伦介绍道,这里光照条件好、土质肥沃,种出来的大米口感佳、绿色健康。“筲箕坡打谷子,狗都不吃稀饭。”凤凰村流转已久的“俗语”,印证着当地人勤土肥、粮仓满谷。
“省农科院提供了10个品种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,我们选择了最适宜当地气候、口感俱佳的宜香优进行扩面种植,育了供1000亩水稻种植的秧苗,一旦蓄满水就可以陆续移栽。”卢永伦告诉记者,“在帮扶单位的协调下,引进沫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园区,解决大米的销售问题,实现优质优价。”
从层层叠叠的梯田往下,今年动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火如荼。施工人员们正在进行建设,小田改大田,让机具进得来、出得去,解决山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,实现宜机化作业。

“去年村集体实现了10万元的收入,未来将实现100万元。”凤凰村第一书记、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员工张波自信地说,“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,将实现价值增值。凤凰村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,夏天十分凉爽,是发展避暑游的绝佳之地。通过引流带动,吸引游客,把农房改造为民宿,何愁村集体经济不能做大做强。”
荣丁镇宣传委员苏鹏介绍道,为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“非农化”,凤凰村大力实施“退林还耕”政策,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腾退、整理,引进企业推广“粮油”“粮菜”“粮药”轮作,一份田实现了两份收入,每亩增收3000元。
“瞄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目标,打造全市单体面积最大连片3000亩水稻种植现代农业园区。”卢永伦憧憬凤凰村的美好未来。
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给业主们吃上了“定心丸”。目前马边已建成茶园基地23万亩、竹笋基地6.5万亩、青梅基地6万亩、猕猴桃基地1万亩。“马边绿茶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2.1亿元、居全省第四,农民人均茶叶收入5006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