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 共 数 字 文 化 平 台
山环水绕索玛香——小凉山彝区非遗传承保护见闻
来源: | 作者:马边文化馆 | 发布时间: 2023-08-08 | 4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烟峰镇彝家新寨之晨

时在大暑。川西南小凉山。

远山含黛,索玛(彝语,杜鹃花)飘香。层层山峦中的烟峰山,并无一丝云烟。晨光熹微,山坳里一块块赭红的屋顶,远望像一片花海。

彝家新寨一角

不到6点,一位身材壮硕的中年妇女“吱”一声推开堂屋铁门,背着竹篓朝山腰走去。她叫吉则仁娘,是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(以下简称马边县)烟峰镇烟峰社区1组10号的女主人。每天的这个时辰,她都要去山上采茶。

她家在烟峰山有五六亩茶园。数年前,县、镇政府引进了优良的“螺一号”和“复选9号”茶树,这种茶抗病力强、香气高、耐冲泡。在政府的帮扶下,吉则仁娘一家也乘上了靠茶致富的快通车。 

到了茶园,吉则仁娘顾不得擦一把汗,便双手麻利地掐起茶芽。她要赶在太阳升起前采满一背篓。否则,眼下的天气很容易使茶“烧尖”。

虽然是夏季,茶叶的价格稍微低一些,但是仍然可以换回不少钱。吉则仁娘的丈夫在外面打工,每月可以赚到五六千元。她在家养猪、采茶,一年也有两万元的收入。家里有婆婆和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女儿,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有一件事最让她高兴,那就是2013年,她和寨里的400多户彝族乡亲一起从山上搬到彝家新寨,住上了宽敞、明亮的新瓦房。每家每户交3万元,这套100多平方米带自来水的房屋就属于自己的了。

不知不觉,吉则仁娘的背篓就被新茶填满。她直起腰,眺望山下,一辆熟悉的面包车已经停在镇头。吉则仁娘热情地和收茶老板打了招呼,把一背篓新茶倒进专用收茶的编织袋里。这些新茶很快就会运抵附近的加工厂,在那里按照彝族古老的制茶工艺,被制成各种彝茶。作为“中国彝茶之乡”,马边县的茶叶名气越来越大,十分畅销。

这时,街道上开始热闹了起来。吉则仁娘走进自家菜园,顺手摘了几颗茄子、薅了一把豆角,准备炖一锅烩菜作早餐。她脚下这条路的尽头,就是七彩连廊和八方历盘广场。

或许是为了纳凉,寨子里有不少妇女正坐在连廊下忙着做刺绣(彝绣),其中就有前进达子。前进达子今年不到30岁,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。平日除了带孩子,她唯一的活计就是彝绣。只见红黄黑三种底色的彝绣在她手中翻飞,一会儿就织出一小块。这种彝族古老的手艺,女性之间互相学习代代相传,前进达子掌握得十分熟练。 

烟峰镇青年妇女前进达子在忙做传统彝绣。记者 邵宏华 摄

近些年,政府加大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力度,前进达子明显感觉到,手里的彝绣越来越受欢迎,一件纯手工彝绣服装售价高达3000元。

吉则仁娘和前进达子们或许并不太清楚,省、市、县、镇各级政府为了挖掘和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做了多大的努力,但是,她们却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,彝族自古流传的一些非遗传统正在日益受到重视,有的还以活化的形式得到重生。

 

非遗保护项目如雨后春笋

 

在马边县城,几乎无人不知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。这位“绣资”出众的彝族女子,2011年发起成立当地首个刺绣合作社,带动周边的绣娘居家创业。日前,由文化和旅游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共同组织开展的2022年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推选工作名单公布,乔进双梅建立的马边“花间刺绣”专业合作社,因有效地促进了马边彝族刺绣的传承和发展、帮助绣娘们增收致富而成功入选。

马边县文化馆馆长蒋兴义告诉记者,在小凉山地区,这样的例子并非罕见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,推动文化自信自强。”小凉山彝区地域广阔、文化多彩,非遗项目分布广泛、种类丰富。面对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中共乐山市委、市政府早在2017年即推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,提出“抢救第一、保护为主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方针和“以人为本、活态传承”的原则,全市上下提高认识、统一行动,非遗保护和传承初见成效。截至目前,小凉山彝区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已列入省级14项,市级54项,县级136项。现有省市县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7人。

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,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、智力密集的优势,今年初,乐山市政协即组织民族、教育和文艺界别委员,深入大小凉山彝区,调研、协商彝族非遗保护和利用问题。对其所形成的有关报告,中共乐山市委书记马波批示,要结合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建议,形成改进有关工作的具体措施,把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做好。

四川省乐山市政协副主席、民革乐山市委会主委周丹妮(右)在考察彝族非遗保护工作。

带队的乐山市政协副主席、民革乐山市委会主委周丹妮,总喜欢把在彝区的所见所闻告诉身边的人。她说,近年来,以小凉山地区非遗传承与保护为契机,马边、峨边(即峨边彝族自治县,以下简称峨边)、金口河区等小凉山彝族人才频频“出圈”。无论是《星光大道》的动听歌喉,四川国际非遗节上的最美乐符,还是伦敦时装周的顶级刺绣、巴黎时装周的极致配色,都有来自小凉山地区的身影。

凄美动人的彝族史诗“甘嫫阿妞”传诵千年。围绕省级非遗项目“甘嫫阿妞”,峨边彝族自治县精心打造非遗文化精品,连续创作大型民族音乐剧《美神甘嫫阿妞》、《背新娘》以及原创歌舞剧《尼莫扎色》,艺术地活化彝家新寨生活并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展演,呈现浓郁的民族风、中国风、国际范。